|
9月15-18日,第十届“沙钢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金属轧制工赛项在控股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淮钢作为该赛项承办方,精心筹备,为来自沙钢钢铁、东特股份、抚顺特钢、安阳永兴和淮钢特钢的24位选手搭建了展示技艺、切磋交流的“比武台”。
9月15日下午,赛务组精心筹划抽签仪式。淮钢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功兵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词,正式拉开了大赛帷幕。摸球抽签环节,更兼顾了公平性与趣味性,首先抽取企业顺序号,再由各成员企业的领队依次抽取各自单位选手的实操考试顺序,选手们翘首以盼,“这样的抽签方式很公平也很有趣,像是在‘抽奖’,感觉既兴奋又紧张。”
抽签结束后,金属轧制工赛项裁判长、淮钢轧钢厂副厂长夏兆春宣读竞赛规则,淮钢赛区督导、沙钢集团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袁晓峰对大赛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抽签过程由集团生产部与公司纪审法务处的两位监审共同履行监督职责,保证各环节的公平公正。
9月16日上午,理论考场上,选手们紧盯屏幕、凝神思索,将扎实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屏幕上的精准作答。理论考试采用计算机无纸化闭卷方式,综合考察选手轧制原理、孔型设计、温控模型、数智检测等核心知识。“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只有把原理吃透,操作才能精准。” 夏兆春的话,点明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走出考场,来自抚顺特钢的李宪超坦言:“题目很接地气,很多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系统性的复盘。”
9月16日上午,实践答辩环节,面对裁判的连环提问,选手们从容应答,条理清晰地阐述技术思路,展现出对轧制工艺的深刻理解。实践答辩考察选手的“软实力”,10分钟内,选手需现场抽取题目,并阐述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裁判组根据回答的逻辑性、完整性和创新性评分,旨在考察选手的应急处理、系统思维与沟通表达能力,补齐“会做不会说”的短板。
“我们不仅要会干,更要会想、会说。”来自东特股份的田福力分享道,“这个环节倒逼我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
9月16日下午-17日,实践考试现场更是紧张有序,选手们精准操控设备,轧制动作行云流水,金属在轧机中完成华丽蜕变,飞溅的火花映照出专注的脸庞。
本次大赛直接将“考场”搬进产线,选手们需要在40分钟内完成从轧机检查、辊缝设定、导卫调整到在线轧制的全流程操作,在“真火、真钢、真轧机”的环境中,通过轧材成品的精度、尺寸“一决高下”,考察选手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来自沙钢钢铁的袁峰完成操作后说:“这种真实场景下的比赛最能体现水平,压力很大,但也最过瘾!”
更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大赛引入的“数字裁判”。淮钢公司总工办“工艺软件开发室”自主开发的“棒材轮廓尺寸在线评判系统”,通过每6米一个点、全程无断点的数据自动采集,为每根钢坯构建了数字孪生“档案”,让每根钢坯的生命周期都“有迹可循”。这不仅让评判过程更客观、公正,也为赛后质量跟踪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的擂台,更是对赛事承办方综合管理能力的检阅。“为推进各项工作按期开展,淮钢公司多次组织召开竞赛专题会议,制定了详细竞赛和接待方案。”赛务负责人、淮钢公司组织人事处处长助理马庆丰介绍道。
为确保赛事有序举办,考务、会务、赛务、医务、后勤、宣传、安全……多方协同合作。生产管理处针对大赛优化调整生产计划;后勤处贴心准备茶歇,送餐到岗;小车班提前踩点,规划好路线;纪审法务处作为监审,维护公平公正;淮钢公司医院现场设置医护点,健康护航;轧钢厂以“主人翁”精神贯穿赛事始终,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全程服务大赛;群宣处做好现场美化亮化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大赛氛围。
“淮钢公司的赛事组织工作准备得太到位了!”来自安阳永兴的赵鹏刚结束实践操作考试,就忍不住称赞道,“从理论考场的规范布置,到实践设备的精准调试,再到后勤保障的细致周全,处处能感受到淮钢公司的用心。”
“为了这次竞赛,我提前数月梳理理论要点、苦练操作技巧,就是想全力以赴冲刺好成绩。”来自淮钢特钢的杨伟生眼神坚定地说,“今年是沙钢成立50周年,若能获奖既是荣誉,更是给集团的献礼。”
在赛制设计、评价手段、赛题场景、服务保障多个方面的创新升级,不仅让选手们获得了良好的参赛体验,更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参赛信心。
本次金属轧制工技能大赛以数智化检测为“眼睛”,以理论-实操-答辩三位一体为“标尺”,以离线变在线为“熔炉”,真正选拔打造出了一批“懂工艺、精数据、善表达”的高素质轧钢工匠。“这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理念的革新,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袁晓峰给予了赛事高度评价。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
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了
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
也必将激励更多产业工人
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
和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
书写更多“工匠精神”的时代篇章